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紫牛头条】攀登到珠峰8750米时,这位二孩妈妈作出艰难抉择……|环球热资讯

来源:腾讯新闻    时间:2023-06-13 23:17:25

【紫牛头条】攀登到珠峰8750米时,这位二孩妈妈作出艰难抉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资料图】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刚刚结束的2023年珠峰春季登山季显得不同寻常,受到关注的新闻比起往年数量更多,登顶与死亡,救援与放弃……由此引发的话题,目前仍在被人们讨论。以往,人们总是把目光投向成功登顶者和意外事件,但在近日,一位登山者通过短视频讲述自己攀登珠峰到海拔8750米后主动选择下撤的视频引起网友的一片点赞。这位被山友称作“觉姐”的40岁登山者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在距离珠穆朗玛峰峰顶垂直距离不到100米的地方是如何作出那个艰难决定的?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面对面对她进行了采访,听她讲述了这段经历。

向导氧气瓶意外泄漏

继续冲顶下撤时将面临风险

为了这次攀登珠峰,觉姐(网名)4月9日就来到尼泊尔,4月21日到达位于尼泊尔一侧的珠峰南坡大本营,随队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性训练和拉练后开始正式攀登,于5月14日抵达位于海拔近8000米的珠峰C4营地。这是珠峰南坡登顶前的最后一个营地,登山者将从这里向峰顶发起最后的冲击。

从C4营地眺望珠穆朗玛峰

为了留有充足的登顶及下撤时间,觉姐5月14日傍晚7点半就从C4营地出发。这时她还不知道,一夜之后,她将在距离峰顶垂直距离不到100米的地方作出一个艰难的抉择。

觉姐一行人冒着风雪向顶峰发起冲刺

第二天清晨,觉姐随夏尔巴向导来到了海拔8500米左右的高度,然而,一个意外在这时发生。据觉姐讲述,当时她的夏尔巴向导在更换氧气时,氧气瓶上的一个盖子因为阀门被冻住发生泄漏,她看到一团白色的气体伴随着“哧”的声音喷出。在珠峰海拔8000米以上的“死亡地带”,绝大多数登山者都依赖于随身携带的氧气,眼前的一幕让觉姐心里顿时觉得“拔凉拔凉的”。

又往上走了一段路,他们的队长走了上来,与夏尔巴向导商量办法,最后决定让觉姐先走一段。之后,她通过了著名的“阳台”路段,这是一段暴露感极强的山脊,路很窄,人在雪山之间显得格外渺小。夏尔巴向导超过她向前走去,加上刚刚发生的意外,让她的心里感到很孤独。

攀上一处石壁,觉姐发现夏尔巴向导在上面等着她。“本来以为他因为氧气不够先去登顶了,没想到他在等着我,但心里也有失落,毕竟之前发生了氧气泄漏的意外。”

觉姐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此时他们已经处于海拔8750米左右的高度,离正常登顶只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路程。而且经过一夜的攀登,到达这个位置时才早晨7点多,这是一个很理想的登顶时间。

但她同时不得不面对的情况是,因为登山携带的氧气都是根据预计时间提前计算好的,这时如果坚持冲顶,将要承担下撤时氧气不够的风险。同时,当时顶峰的天气也比较糟糕,在风雪里行进将会延长登顶及下撤的时间,这将进一步扩大风险。

最终决定放弃登顶

“因为每一个生命都很重要”

面对如此两难的选择,她最终是如何决定的?

觉姐在采访中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当时她的心里冒出一个念头:因为夏尔巴向导的体能和经验都比自己丰富,如果不需要照顾她,应该是可以登顶并安全返回的。但是如果带着自己,时间势必延长,这样一来不知道他剩下的氧气能否支撑这么长的时间。她说,自己也听说过有夏尔巴向导在工作中不幸身亡,她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发生。

觉姐在攀登过程中

另外,由于8000米以上的特殊情况,如果夏尔巴向导因为氧气不够而留下她紧急下撤,这样没有登顶经验的她也可能遭遇危险。

“每一个生命都很重要,我在想着我的家人,我的夏尔巴向导也有他的家人。我觉得每一个生命都很重要,我们都要活着回去。”觉姐这样讲述自己当时的想法。

她终于作出了决定,用英语跟夏尔巴向导说:“我们回去吧。”

听到这句话,夏尔巴向导的第一反应是诧异,然后对她说:“我相信你的决定是对的!”

觉姐告诉记者,是否带领客户登顶并不是夏尔巴向导的考核指标,甚至不会保证把客户活着带回去,因此一般不会强制要求客户下撤。但是他们会根据登山者的体能状况、天气条件等给出建议。

这一次,虽然是自己主动作出的选择,但觉姐告诉记者,此时她心里其实是很难受的。因为登顶珠峰是每个登山者的最终梦想,而当时她距离实现这个梦想,只有不到100米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时间里,觉姐没有说一句话,跟着夏尔巴向导默默往回走,甚至没有想到在这次攀登的最高位置留下一张照片。回到海拔8600米左右的地方时,她慢慢回过神来,对夏尔巴向导说,想自己坐一会儿。这时,原本阴云密布的天空刚好突然短暂放晴,看到眼前壮丽的雪山,她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刻的景象,“一边拍心里一边感慨,这个世界真的是太美好了。”

下撤到8600米时拍摄的壮丽画面

大约过了十分钟,天气又变差了,她向下走了一段再回望珠峰峰顶方向,峰顶已经被一团云雾笼罩。

下撤过程中天气变得恶劣起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觉姐讲述自己这段经历的视频下方,不少网友留下了自己的看法。一位网友为她点赞:“姐姐,你翻越了心里那座大山”。还有网友留言说,“8750米选择下撤,距离顶峰只有100米,我想这就是这项运动的意义,人生不光要学会坚持,更要学会放弃……”

死亡与危险就在身边

冲顶归来相互问候:平安就好!

在珠峰,危险甚至是死亡一直伴随着每一位登山者。尽管如今珠峰的攀登路线已经很成熟且已商业化运作,但攀登者还是要面对各种风险和意外。在攀登前,需要与登山公司签订“生死状”,“8000米以上无救援”也早已成为登山界的一项惯例。就拿刚刚结束的春季登山季来说,媒体报道尼泊尔旅游局官员称这是“有记载以来最凶险的珠峰登山季之一”,据此前统计的数据,有12人在这个登山季遇难,另有5人失踪。

在去往尼泊尔珠峰大本营的路上,有一处登山遇难者的墓地,其中有多座中国登山者的“衣冠冢”。在路过这片墓地时,觉姐默默地围着中国登山者“衣冠冢”的区域转了三圈。在这里,有人会用手机记录下这些执着追求梦想的登山者的墓碑,而觉姐则是默默离开。

从珠峰南坡大本营回到加德满都的那天晚上,觉姐和一群攀登珠峰的山友正在吃饭。就在这时,一位贵州的山友接到一个电话,得知陈学斌从南坡攀登珠峰不幸遇难的消息。这位山友和陈学斌都来自贵州,且原来就熟识。那天晚上,他接到了很多电话,眼睛红着一直在哭。那一桌很多山友也都认识陈学斌,觉姐看到,当时他们很多人都哭了。

觉姐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

其实在这次攀登珠峰过程中,觉姐自己也经历了危险。

从珠峰南坡大本营到C1营地之间需要经过的昆布冰川,又被称作“恐怖冰川”,这里有着众多的冰裂缝,有的甚至需要借助几架用绳索绑定连接的梯子才能通过。虽然在此前的拉练中都顺利通过,但在正式攀登第一天经过昆布冰川一处梯子时,觉姐突然掉落,幸好有安全绳的保护才没有掉进深不见底的冰裂缝,随后她被中方领队拉了上来。

“我们所有的队友冲顶回来后,大家都会互相问候的一句话是‘平安回来就好!’”觉姐告诉记者,“大家都不去管你登顶了没有,只要活着就好,因为大家都知道即使你没登顶,也一定经历了种种苦难。在这背后,可能还有各种各样的小故事,那些小故事就让它留在山上,我们体验过就好了。”

决定下撤后的觉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还有几位中国登山者在体力尚可的情况下也主动作出了下撤的选择。一位68岁的中国登山者,冲顶过程中在海拔8300米左右的高度手套保暖出现问题,如果此时强行登顶,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截肢。因此,这位登山者也选择了下撤。

对当时选择下撤后悔吗?觉姐回答,不后悔,自己的决定是对的。她表示,在8000多米的海拔,人的身体机能是会下降的,大脑的反应也会变得迟钝,所以在那种情况下是极有可能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或者冲动的决定,她觉得自己还是很理智的。

“只要人在山也在

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性”

可能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觉姐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这次去尼泊尔攀登珠峰,觉姐随身带着大儿子送给她的一件蓝色小花挂件,孩子对她说这朵小花可以给妈妈带去幸运。

她把这朵小花挂在背包靠近肩头的位置,只要转头就能看到。她说,这也是后来自己作出下撤决定的原因之一,因为看到那朵小花,就知道儿子在家里等着她。

觉姐随身带着儿子送给她的“幸运小花”

除了出去登山,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妈妈,平时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周末带孩子去上培训班……在她的影响下,大儿子对户外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6岁时就开始接触越野跑,现在跑上十几公里没有问题。在大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觉姐带着他自驾西藏,去了普莫雍错、拉姆拉错等不少地方,还去了中国一侧的珠峰北坡大本营,儿子说长大了也要去爬珠峰。

觉姐带着大儿子参加越野跑训练赛

虽然平时觉姐很少对儿子提出严格要求,但在耳濡目染之下,儿子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说起这些她显得很自豪。

研究生学历的觉姐是一位汽车行业的IT从业者、一级登山运动员,事业上干得颇为出色……不过,不管是在面对山友还是接受采访时,她都不愿多谈这些,而是更愿意分享登山的经历和感悟。

她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说,其实很多攀登珠峰的山友在自己所在的领域都很有建树。正是因为他们具有登山所需的坚韧不拔的品质,勇于开拓的精神,才能够在事业上取得这些成就。她表示,攀登珠峰绝不是网上一些人所说的“富人的游戏”,而是代表了人类的一种探索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不断地促使人类去认知世界、去创新、去开拓,去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99年前的6月8日,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在尝试攀登珠峰时遇难,他留下了登山史上最著名的那句格言——Because it is there(中文通常译作:因为山在那里)。觉姐很喜欢这句话,曾一度将“山在等你”作为自己的网名。

“这次攀登珠峰没有能够成功登顶,但我回来了,因为山在等我,家人也在等我。”她说,“我想只要人在山也在,我还可以再去,所以也没什么特别遗憾的。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性,所以我想我还会再去的,山在等着我!”

紫牛新闻记者|万承源

编辑|张冰晶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和视频素材:受访者提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声制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